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來吉繪馬 心靈之火

撰文:陳鴻毅、陳揚峻       阿里山來吉部落探訪系列報導

依照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週休二日這兩天應該是要在家中睡到自然醒再來享受等了好幾天才降臨的週休黃金假期,但這兩天的週休假期,我們深入了阿里山的來吉部落,以最直接的方式,體驗了部落的日常生活模式,對於在都市生活習慣的我們而言,雖然有點不習慣,但是對做文創設計而言,這些都是必要的過程,透過親身體驗與觀察了解當地的生活型態,從中找尋創作的動機。


一進到來吉部落,發現到了到處都是具有山豬意象的藝術創作,當地居民表示,在過去祖先們在打獵時追趕山豬過程時,不斷的在山林穿梭,突然就發現了這一片世外桃源,於是就定居了下來,這一片世外桃源也就是現今我們所探訪的來吉部落所在地,所以山豬對當地族人而言,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是來吉部落的吉祥物。


雖然目前的整體環境已進步到了高度科技文明的社會,但來吉部落的居民依舊不忘本,還是會持續進行打獵的活動,因為這裡是上天賜給來吉部落的獵場,在剛到來吉部落時,遇見了一群壯丁正在支解著剛獵補回來的山豬,但因畫面過於血腥,所以就不公佈畫面囉。

整體而言,這兩天的行動我們透過了分組的方式來分配家庭,並融入當地家庭,以了解部落日常的生活模式,透過設計服務,提出創作的想法,再將其快速的呈現出來。


透過分組,我們這一組分配到了秀雄大哥的家庭,秀雄大哥姓陳,是當地的木雕師傅,透過精湛的技術再配合他的創作之下,彷彿所有的木雕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力一樣,對秀雄大哥而言,他所認為的藝術創作不能刻意的來表現,所謂的刻意指的就是不需要經過任何的精密計算,完全就是以百分之百的感性思維來進行創作,真的是一個標準藝術家的個性,對我們這兩位工業設計領域出來的人來說,我們的世界觀差太多了,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用「刻意」的手法來做設計,雖然我們的專業領域不同,但這樣的言論也值得我們來做反思,因為長久以來我們的設計都是事先計算好,說到底,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感受不到作品的生命與靈魂,所以相信適度的感性表現,會帶改作品不少的故事意義。


接著秀雄大哥便利用鏈鋸,完全不加思索,一刀接著一刀,不到半個小時,一隻栩栩如生的山豬靈魂,便從一塊冰冷的原木中釋放了出來。


既然是要體驗生活,秀雄大哥也讓我們實際的體驗鏈鋸的操作,機台的操作,雖然有它不可抵擋的魅力性,但操作時還是要注意自身安全,以免發生任何不可預測的危險。


體驗完了之後,隨即談到有關設計服務的內容,秀雄大哥就拿出了一大包尚未加工的木塊,很傷腦筋的表示還不曉得該如何應用這些原料,之所以傷腦筋,是因為原料的珍貴,看似普通的木塊,其實每個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檜木,拿近一聞,濃烈的檜木香氣撲鼻而來,於是就話題就談到了阿里山的林業開發,這些檜木,其實都是日治時期所開採用於山上建設的木料,但因這幾年豪雨土石流的關係,從山上流下形成漂流木,由於木料珍貴,於是就撿回來看要如何使用它。

一顆檜樹的生成需要經過數百年甚至是數千年的歲月,拿在手上的這一小塊檜木,少說也都有數百年的歷史,所以由此可見到檜木的珍貴,也因為原料珍貴,所以秀雄大哥就提出了一些希望在創作上能夠遵守的一些規範,規範如下:

1:檜木取得不易,經濟價值高,所以不希望浪費大多材料,所以盡量必免外觀的切割。
2:希望到來吉部落的遊客,能用這個原料來做木雕創作體驗。
3:遊客的體驗要避免他們去接觸危險機具的使用,因此規劃只提供各號數的砂紙。

從以上三點來看,難度不小,尤其是第二點和第三點,感覺似乎是彼此互相矛盾的。但是即使遇到再大的難題,還是是去面對解決。

彷彿創作已陷入了死胡同,感覺做什麼樣的設計都不對,都會與創作規範產生衝突,所幸當晚和黃老師討論之後,創作出現了一到曙光。

在第二天時我們這一組發生了一些變動,由於我們這一組是分配的秀雄大哥家,然而陳秀雄大哥在當地因為是個木雕師傅,所以工具非常非常的齊全,對我們這一組來說可以說是佔了利多,但是呢在製作過程階段,秀雄大哥不斷的被其他組別召喚去協助,而導致了我們這一組瞬間變成了無主孤兒,要獨立的奮鬥,要工具是吧,只有幾把不利的雕刻刀還有磨刀石,所幸在桌上看到了一台小台的雕模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設備嚴重缺乏之下,絲毫不影響我們的創作動力,靠著毅力,一刀接著一刀將作品給雕了出來。以下為我們的創作介紹:


這是這一次的創作主題,來吉繪馬-心靈之火
主要有五點創作的理念

1:主要創作意向以具有來吉部落象徵意義的山豬進行創意發想。
2:由於昨日的談話有談到阿里山的林業開發與檜木採集與日治時期有著密切的關係,歷史是無法抹滅的,因為這就是一個文明進化的過程,因此在創作上適度的融入日本的文化,經過腦力激盪後,決定以神社的繪馬意相來呈現,之所以選擇繪馬意向,原因在於來吉部落的山豬有著象徵該部落吉祥物的意義,神社的繪馬,具有許願祈福的意義,兩者的關係屬於對等關係,這都是一個心靈寄託的表現方式。
3‧作為繪馬吊式形態時,可懸吊於車內,室內居家等空間,會散發出檜木香,薰陶空間氣氛。
4‧此創作也結合了燭臺的功能,將其平放,成為燭臺,且蠟燭固定於豬嘴中,有著山豬咬著蠟燭的意向,且在蠟燭的高溫燃燒之下,會間接釋放揮發出檜木的精油香,也是屬於心靈寄託的表現方式。
5‧整體造型以塊面呈現,完成初胚雕飾即可,遊客體驗時,可利用砂紙進行研磨,讓遊客有親手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同時在研磨過程也可感受到檜木所帶來的香氣。


心得:
這兩天一夜下來雖然創作不盡理想,但從當地居民的生活態度來看,了解到了他們所希望的是要「創造」一個東西,而非「製造」一個東西,什麼是創造?什麼是製造?這個其實可以留待給讀這一篇文章的讀者來好好想想,自然的創造完全將原住民的原始能力與野性力量給呼喚出來,這完全就是回歸到了人類本能的生活型態,我們都被大都市與科技給寵壞了,其實說到底,人類也是這一個自然界當中其中一種動物,到最後我們依舊是要回歸於大自然了,所以原住民所強調的是「食農校育」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這也想到了前幾天與外界設計師在閒聊過程中提到了:「創意是在自然界原則之下所引發的奇想,而不是背道而馳並且扭曲價值觀的設計」,值得我們這些從事設計產業的設計師好好的反省自己過去到現在的所有創作與設計,是否有違背常理,自己胡亂搞出來的。




來吉村第3鄰61號---壯漢使者與野豬信箱

圖/文:陳彥慈、江佩芸

I初來乍到

嗨!!我們兩位是來自雲科大文資系大四的學生,此次的來吉部落服務設計活動,
分配到的人家在來吉部落第3鄰,陳玉香女士家庭,她非常和藹親切,我們都稱
她汪媽媽,還有一位迷人的家庭成員,汪媽媽的6個月大的小孫子義傑,周圍
還有帥氣大狗環繞,對於我們兩個愛貓愛狗人士來說,這簡直太幸福了阿!
汪媽媽(陳玉香女士)在閒暇之餘可是常常做工藝品的噢!手藝之好呢!
左上:松鼠、手環、木雕像 左下:豐收意象陶壺


I上樹

自我介紹之後還是不好意思直接說:汪媽媽,我們要用自然材做設計囉!”
這也太直接了吧!所以客氣的表示可以提供服務,包含勞動服務噢,
我們倆很耐操(既堅固又好用!)於是呢~我們三人就快快樂樂去摘梅子,
汪媽媽的媳婦正在孕育小生命,想吃點酸的,自家種的沒灑農藥,
直採現醃的多新鮮啊!
採梅趣:一粒粒飽滿,不噴農藥所以遇上了毛毛蟲(已馬賽克處理)
分裝育苗袋:像這樣一袋一袋的分裝,在移植幼苗的時候就方便多囉!


 I切入主題,咱是來做服務設計的

"原貌直用"是吧!我們再也忍不住要動手做啦~汪媽媽表示她需要一個信箱,
我們就做一個信箱!但取材是個問題,必須考慮到防水功能,我們能夠想像
所需自然材的樣貌(但現實是,那材料要是長得跟腦袋想的一樣那還自然嗎!)
重點來了,就野性的揮灑吧!像什麼,就是什麼,一切順其自然。
以下是我們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竹筒為主體,以廢棄金屬管貫穿動物頭骨眼窩處(有徵得使用許可),
就成了一個活動可掀的信箱,翻過來一看!胡蜂正在餵食幼蟲...燈愣!!!!上蓋沒了!!!!
























於是變成有什麼、用什麼...材料大改,做工也複雜,四處蒐集材料。
當我們開始在涼亭開工的時候,天神派一位壯漢來幫助我們!應該是好奇
我們兩個(笨手笨腳的)學生在他們的公共空間做什麼,他是鄭大哥!!!
沒有問到人家名字很慚愧,如果沒有鄭大哥,我們的信箱一定做不出來
他幾乎搬出了他家裡的所有工具,又是鋸子又是砂輪機的…還代工,不僅如此,
他們也很尊重我們的意見,真的非常地感謝他,汪媽媽在一旁帶著義傑和我們一起努力,
信箱逐漸成形~看看材料有哪些:




















v信箱主體1個-比信件大的乾燥竹筒、切一斜口。
v上蓋1個-半圓形以符合竹筒邊緣曲線。
v掀蓋1個-原本想用頭骨作掀蓋,但頭骨已有小在裡面築巢,用塊木頭取代,
    也是因為剛好有個枝節點神似野豬眼睛,所幸就把整個掀蓋做得更像野豬外型!
v釘子數支-釘和上蓋用,陳秀雄大哥建議用釘槍效果較好。
v鉸鏈2個-聯合上蓋與掀蓋。
v1塊-黏合掀蓋處,除美化、防水也有加強效果。

由左至右:野豬信箱、菜瓜布奶瓶刷、菜瓜布燈罩
右下:奶瓶刷代言人  義傑!!
由左至右:江佩芸、好人鄭大哥、陳彥慈(與手上的野豬信箱)、汪媽媽(與勇士造型燈照)

 I後記

有這次學習機會真的非常開心,我們都要學著更加謙卑、更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良善的溝通確實是有效的,真的希望這樣子的設計能夠為來吉部落帶來很多的新面貌,我們都是彼此學習的對象,還是要說聲:a-veo-veo-ytt!!!










不舞作坊─來吉,來座

3.16一早我們便搭著小巴士,一路彎彎曲曲的上山前往來吉部落。
迎接我們到來的部落工藝家─不舞,帶著我們介紹了部落的環境、認識部落裡的大家。
剛剛好這一次我們要合作的對象就是不舞,因此在抵達來吉之後我們便到不舞的家裡參觀。


不舞的家裡很寬敞,到處都可以看的到原木,給人很溫暖的感覺。
屋子也有很多不舞的作品,不舞也向我們介紹了她的創作,用部落意象的山豬創作的一系列公共藝術作品,有大有小的,還有很多她的畫作。

在不舞的家裡走走還可以看見不舞的12隻貓兒在家裡走來走去,有時候也會停下來對著妳喵喵叫,真的是可愛極了!!



我們走走逛逛,在不舞的家裡也拍了很多的照片,因為這兒真的是太美了! 
不舞也與我們分享了好多部落裡的故事、最近的創作、八八風災帶給部落裡的改變及影響等等,一下午也悄悄的快要結束了,我們(泱竹、妏丞)便開始想,如何結合原貌直用bricolage的概念來創意發想,為不舞設計有意義的、實用的東西。

接著我們便想到可以為不舞的作品們設計一個展示櫃,因為這些的作品很多,但是有很多很棒的作品只能堆疊在一起,並不能好好的展示出來,不舞也希望可以整理整理這些作品,讓來參觀的人也可以購買它們。
另一方面我們看見貓兒走來走去的情景也是不舞家裡的一大特色,因此這個展示櫃也可以是貓兒們展示的地方。

不舞的家裡有很多的木頭,我們的想法是將木頭中間挖洞,錯落、不規則的方式,不再多的裝飾,這些挖空的地方便可以放上不舞的作品,也可以讓貓兒休憩的地方~
附註一提,在我們想法確認之後,不舞便立即幫我們請了秀雄大哥來幫我們的忙,真的是辛苦大哥了!!!還有對負責秀雄大哥的同學們感到抱歉,把秀雄大哥拉來幫忙了阿阿!!


我們也嘗試的作細部的修整,機器真的是好可怕阿!!!(汗!!!
兩天短短的製作過程,我們將這4.5個大木頭搬上搬下,真讓我們好好的練了一下手臂阿!!


最後我們也加上了一 片玻璃片,也是剛剛好不舞家裡就有的東西。
所有的組件都可以任意的組何唷!木頭再經過刨削之後都便的很美麗,也有些木頭經過修整之後散發著濃濃木頭香味,真的是很清新怡人!!

最後我們將我們這次的服務設計作一整理如下圖:



心得:

這一次來到了來吉部落,時間真的很短暫,但是也讓我們真真實實的與部落的人、文化相接觸,我們發現來吉部落的居民非常愛護自己的環境,並且團結合作地一起為社區服務,希望社區看起來更好、更美,不只將自己的家布置得很舒服,也將道路周邊整理得很乾淨,一起美化部落的環境。這樣的社區凝聚力真的很棒,大家一起讓社區變得更好,這也將使居民更愛自己的家鄉,並且引以為傲。相較於我們平地的小鄉鎮裡,缺少的就是這種團結凝聚的氛圍,很多的社區營造活動往往沒幾年就不了了之,少了無私付出的情感,少了一種對環境美感的追求。
這次的參訪很充實,為不舞設計的作品,我們小組成員也好喜歡,有很多文化上的、人的這些無形的情感,令這次的作業做得很快樂。
















IUSUNGU NIAHOSA-「山豬皮.山竹瓶」

1.      來吉部落的原貌直用(Bricolage)
位於阿里山的來吉部落是鄒族原住民的聚居地,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擁有許多珍貴的自然
資源,當地居民皆會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建造自己的家園,亦或是自己動手做工藝
品,使得村落裡有著濃厚的藝術人文氣息。

這種運用手邊現有的工具和材料來完成工作的方式稱為「bricolage(原貌直用),此概念最初
是由社會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1969年所出版的著作中所提出。他
認為修補匠和原始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法類似:修補匠喜歡凡事自己動手做,並且運用手邊現
有的工具和材料來完成工作;而當原始人類面對未曾遇過的問題時,並不會想出新的概念來
解決,而是會重新組合並修改現有的方法,以適應這些新的狀況(AAT-Taiwan藝術與建築索引
典,http://db1x.sinica.edu.tw/caat/index2010.php)

因此bricolage(原貌直用)即是以身旁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為主要材料,運用原始的手工方式,
不經由機器塑造而製成的過程。
白紫工作室
石篙竹涼亭
蘭后民宿石頭屋
拉烏斯工作室
基督教禮拜堂

2.      服務設計對象:天祥大哥和秀華姊夫婦
天祥大哥是來吉部落的鄒族原住民,秀華姊則是位外省人,目前已經退休。由於秀華姊喜歡
種植花草樹木,因此在家中庭院種了許多櫻花、咖啡樹和各類花種。
秀華姊家中庭院種滿櫻花樹和咖啡樹

秀華姊家中庭院有許多小盆栽
3.      秀華姊家中bricolage(原貌直用)的範例
(1)   廚房、籬笆─由於竹材不會不會吸油煙,因此廚房與籬笆皆使用竹材為建築物的主要建 
       材,而未來則打算將廚房重新建造成咖啡廳(大竹子:石篙竹;小竹子:桂竹)
(2)   房間、客廳─小木屋(樟木)
家中庭院的竹製圍籬
用樟木建造而成的小木屋

用石篙竹建造而成的廚房
4.      訪談與設計發想:
由於秀華姊是位熱愛種植花草樹木的退休奶奶,但家中缺少一個具有來吉部落特色且可以種花的小盆栽,因此與秀華姊討論過後,決定以秀華姊先生-天祥大哥所擅長的竹製工藝為主要素材,並以來吉部落的吉祥物-山豬為造形意象予以創作,期望此山豬造形的竹製盆栽「山豬皮.山竹瓶」能成為秀華姊家中獨特的識別藝術品。

5.      服務設計成果

IUSUNGU NIAHOSA-「山豬皮.山竹瓶」
註:IUSUNGU NIAHOSA為天祥大哥的鄒族原住民名,
此作品象徵著秀華姊家中獨一無二的識別藝術品。
與秀華姊的合照
感謝陳秀雄大哥熱心協助,讓作品得以順利完成。

IUSUNGU NIAHOSA-「山豬皮.山竹瓶」海報設計

6.      服務設計心得
來吉部落的居民大家都和睦的相處,部落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大家都是一家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叫出其他居民的名字,我們認為這與我們的生活環境有較大的差異性,當地居民濃厚的人情味也深深地吸引我們,因此認為這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仿的地方。

在服務學習進行的過程相當順利,與秀華姊和其他居民皆有良好的溝通與互動,此外我們認為秀華姊在與我們溝通合作的過程,對於自己家中的盆栽創作也更有想法,是值得讚許的。但若服務學習時間能夠拉長,相信我們對於來吉部落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和認識,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會更加完整。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感受最深的是來吉部落居民的「真誠」、「分享」和「互助」的心,期望這樣的善心可以感動更多人、被更多人看見,並為我們現代的生活環境與人際互動帶來一些反思。

來吉部落——石頭屋

    三月十六號,第一次走近阿裡山,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接觸原住民的生活,原來這裡的美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被眼前的房屋及周邊的環境深深吸引住了。





    分組完畢,“石頭屋”將是我們兩天服務設計的對象。一走近“石頭屋”,就在驚訝這樣一個房屋是如何建造的,後來得知其設計和建造都是由叔叔一個人完成,頓時覺得原住民真的是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經驗的。
    阿姨帶我們參觀了“石頭屋”,并與我們進行了交談,由於入口處樹木的遮擋,我們一致認為“石頭屋”缺少一個醒目的招牌,且室內的陳設還可以再進行一些設計使其更富有特色。但考慮到服務設計時間的限制,兩天的時間我們可能也只能完成招牌的設計,阿姨說,今後會慢慢去調整內部的陳設。


    出於“原貌直用”的考慮,我們在“石頭屋”後的廢料堆積處找到了兩塊大的空心木塊,決定用它們來進行招牌設計。


    通過與阿姨及老師的溝通,我們確定了設計方案,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了方案的實施,在這裡要特別感謝來及社區發展協會的叔叔阿姨,正因為你們悉心的幫助和指導,我們才得以完成設計方案,真的非常感謝你們!




    最終的設計方案如下圖,由兩塊木板裝訂而成,外圈採用來吉部落傳統的紋樣和顏色搭配,招牌主體的“石頭屋”三個字則用石頭粘貼而成,“原貌直用”更顯得自然、美觀。


    兩天的來吉部落服務設計結束了,有太多的感概和感動,自從來到台灣交流學習,這是第一次掉眼淚,因為來吉部落,因為這麼多質樸友善的人們,因為這一次不同的體驗,謝謝你們給的感動,這裡真的是一個景色美,人心比景色更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