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食在來吉, 調點味! - 鄒族香料調味分享


我們從平地移居山上,經由蜿蜒的道路進入了來吉部落;環山群繞,冬暖豔陽的好天氣,展開了兩天的貼近部落生活。

有人說,當你想要了解一地的生活特色時,就到當地傳統市場走走,觀察他們的活動行為以及所吃的東西,因為【食】的文化建構出民族特性,成為該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再進而可以衍生發展出其他文化,如生活器具、住宅、服飾、娛樂等;因此,了解「吃什麼」是很重要的呢!這也是第一步認識他們最好的方式!

部落原民們都吃些什麼東西呢?
運用什麼食材來料理?
搭配何種香料植物調味?



此篇我們將著重介紹原住民使用之香料植物的特色,以及部落內料理媽媽雅慕依如何運用這些植物調味!

以下開始讓我們的生活,【調。點。味】吧!





香料介紹:


【 M a f u 】

 













中文名稱:山胡椒

鄒族語: Mafu

英文名稱:Mountain litsea

學名:Litsea cubeba(Lour.)Persoon

科屬名:樟科,木薑子屬

別名:山雞椒、賽樟樹、豆豉薑、木薑子樹、香樟、畢澄茄、馬告

分布:全臺各地的中低海拔, 100~1,500 公尺的山地均可見到

特徵:全株具刺激性的薑辣香味;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實,果實黑熟

功效:暖脾胃、健胃、祛風濕、消腫、解毒、止痛

趣味小故事:據說鳥類吃了mafu的果實後更會啾啾叫,吸引異性注意,似乎具發情的效用!

料理方式:

1. mafu+米→煮成飯食用
2. mafu+鹽巴+酒→可以直接食用;滷雞肉、燉排骨等
3. mafu+香菜+醬油→當成沾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 d e  】













中文名稱:食茱萸

鄒族語:Ode

英文名稱:Alianthus Prickly Ash

學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arimi

科屬名:芸香科,花椒屬

別名:紅刺楤、刺江某、越椒、鳥不踏、毛越椒等

分布:臺灣全島山麓至海拔1600公尺山區,尤其於火燒森林後之新生地及崩落裸          地,常可發現其蹤影。

特徵:全株有刺,連葉片中間也是刺;葉柄及心部常呈紅色;葉揉搓有濃郁香氣

功效:活血、治頭痛、感冒、瘧疾、牙齒痛、驅風寒、去腰骨酸痛等

料理方式:

1. Ode曬乾或直接搗碎→泡茶
2. Ode嫩葉→直接可入菜(蒸炒煎)、入魚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a s g i j i i e m i   】













中文名稱:羅氏鹽膚木

鄒族語:Masgijiiemi

英文名稱:Roxburgh Sumac

學名:Rhus javanica Linn. var. roxburghiana (DC.) Rehd. & Wilson 

科屬名:漆樹科,漆樹屬

別名:埔鹽、山埔鹽、山鹽青、埔鹽仔、鹽東仔、臺灣鹽麩子等

分布:台灣2,000 公尺以下,中、低海拔裸露地及向陽開闊地

特徵:核果具有鹹味,可以供作鹽的代用品;以往原住民打獵,常用它來補充鹽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i g i  】 













中文名稱:土肉桂 

鄒族語:Nigi

英文名稱:Odourbark Cinnamomum

學名:Cinnamomoum osmophloeum Kanehira

科屬名:樟科,樟屬

別名:山肉桂、臺灣土玉桂、肉桂、假肉桂

分布:臺灣原生種;分佈海拔 500~1,500 公尺闊葉樹林中,較常生長在比較陡峭,      向陽的山坡上。

特徵:樹皮嚼之有辛辣味

功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治腹痛、風濕痛、創傷出血等

料理方式:

1. Nigi樹皮曬乾→入魚湯、排骨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論:在調查這些香料植物時,我們得知早期來吉部落香料植物取得方式多為就地

取材,但如今不會特意照顧,導致產量不多,如:鹽膚木,因此使用率也漸漸降

低,亦被精鹽所取代。此外,大多數香料植物產地位於中海拔以上的山區,與原住

民的居住領域相似,因此取得便利上被廣為使用,並非鄒族獨有使用;故這些香料

植物於各族之差別似乎只反應於稱呼上的差異。

儘管香料植物在各族間並無使用上太大差異性,但我們依舊能在各部落中吃到族內

的特色美食,要感謝的是那些願意維持傳統味道的原住民朋友們,以及我們(你們)

願意以行動支持他們!



最後,誠摯邀請您「食在來吉,調點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