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妝點 來吉部落竹藝飾品




妝點 來吉部落竹藝飾品


--------------------------------------------------------------------------------------------------------------------------



心得感想-陳芊庭

文化產業專論第二階段工作坊是來到了嘉義的來吉部落,此次的類型與上次的田野調查較為不同,利用阿里山出產的石篙竹做為素材,創作文創商品,小組先進行發想與草圖繪製,經過討論後決定以飾品為主題。這次很特別的是與竹工藝協會的工藝師一同參與,這次的活動覺得十分有趣並能動手親自體驗,之前沒有碰過竹藝相關的經驗,是個難能可貴的經驗。



↑芊庭的作品-山豬造型髮簪




 

心得感想-洪瑀蓁

第一次造訪原住民部落,第一次接觸竹藝,有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內心對談,因為自己是非設計相關的學生,擔心自己設計的構思與手藝不足以大家來的精巧厲害,所以在工作坊前感到恐慌…

工作坊到來的那天,我們搭乘兩小時的小巴到了來吉部落-不舞的家,也就是我們這兩天一夜的竹藝工作坊,在那有一群熱愛竹藝且經歷豐富的老師,教導我們關於竹的使用與特色,也一起討論我們的設計草圖,依他們長期的智慧與經驗,給予我們建議及協助如何使用竹的部位,完成我們想要的藍圖。


我很喜歡工作坊的氛圍,每個人都很認真,一起齊心完成組內的作品,就像不舞老師所說的,覺得這是一個很「時尚」的所在,在我眼裡更是一個桃花源,拋開市區喧囂及塵埃,自然在地取材的不造作環境,與鵝、狗狗動物們一同生活的美好日子,一起用餐的燭光夜晚,大自然的力量不僅讓一根根竹子化為一項項有價值的竹藝品,也讓這兩天一夜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靠得好近!
最後,謝謝竹藝工坊的老師們,老師們都有自己的作品要設計,不勞其煩地為我們解惑,協助我們完成作品,也教我們如何編織五角球,雖然自己腦筋很笨拙學了好幾次才會,老師還是不厭其煩地反覆指導; 因為老師們的和藹可親,讓我更不畏懼地更喜歡地與他們交流,從他們身上,學到滿腹的竹藝!

 


↑瑀蓁的作品-竹紋項鍊與耳環



心得感想-熊璐瑤

 因文化產業專論這門課的開設,作為一名交換生,我有幸接觸到了阿里山來吉部落的竹工作坊課程,作為從未接觸過如此專業的手工藝的學生第一次走出去與工藝協會的藝術家們學習,分享和探討竹工藝,這次活動,無論是對整個班級還是我個人,都很有意義:它加深了我和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增加了與同學們和工藝大師們的互相瞭解和交流,借此機會,我也學習到了各種竹子的加工工藝,學會了不同的竹子的類型,也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了不同的人和事物。很感謝在工作坊學習期間幫助我的老師和同學們。在一開始的設計概念中,我原本是對竹子的工藝不瞭解,憑藉著網路上的一些知識,自己天馬行空設計出來的產品。所以當在老師那裡得知自己的概念可以付諸於實踐的時候,是非常高興的。在實踐的過程中,我不斷探索自己想要的效果,將概念與實際結合起來,通過老師的幫助和同學們的齊心協力的智慧,最後才得以呈現最終的效果。在工作坊的兩天,我見識到了不同的智慧的閃光點,看到了來吉部落的工藝師們憑藉著自己的雙手將大自然的神奇收入自己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人與自然最完美的結合。總之,這次的工作坊實行,讓我收穫頗豐,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了一筆濃郁的色彩。我想我會想念在這裡的日子的:)


↑璐瑤的作品-山豬梳子與蓮藕造型盒



心得感想-余秉學

這次來吉部落之旅,除了體驗竹工藝之外,也體驗到了來吉美麗的風景與人情,在上山的過程中,風景隨著高度越來越美,心情也越來越興奮,到達之後老師細心的講解竹工藝的製作技巧,從剖竹子開始,見識到老師精湛的刀工與技巧,將竹子月剖越細,我們心中的驚嘆也越來越大,老師也細心的介紹竹工藝工具,與工具的演進,之後我們自己開始體驗了竹藝的技巧,請教老師竹編與燒彎的方式,老師指導了一種五角竹球的方式,一開始掌握不到技巧,但老師繳了一招口訣,就順利的編出了五角形,完成了竹球的第一步,就像師傅教徒弟一般,老師們剖竹的氣勢也總是很驚人,一刀一掌,就讓主子漂亮的應聲斷開,有種在山林中看武林高手展示武功的感覺,心中是一種尊敬跟崇拜的心情。

在製作自己的作品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也很感謝老師用心的指導,工具與機器設備也都很齊全,讓我們可以很自由的做出心中的作品,看到每個組別都發揮了很大的創意,每個作品都極具特色與風格,也很驚嘆大家可以在短短的兩天做出這些東西,山上除了美景外還有好吃的特色美食,用自己製作竹子的餐具,來大快朵頤。

到了奮起湖的民宿,也讓我看到難得的美景,晚上的奮起湖宛如電影場景一般的美麗,這些難得的回憶也深深的烙印在心中。


↑秉學的作品-象徵團圓的竹項鍊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竹製工藝》阿里山鄉來吉部落-技藝、文化、傳承、創新








來吉部落工作坊


參與設計心得-葉哲岳


  
工藝與創意的加值

  很榮幸能與竹研究會的老師一起參與工作營,對於在設計上的想法與技術上的結合,覺得非常有收穫,充分的感受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的道理。
看著同組的同學,每個人都絞盡腦汁的創意發想,雖我們心裡對於能不能真的執行出來,心中充滿了問號?但因為有老師們熱心的教導與提點,讓我們大家越來越有信心,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彼此共同的作品。




感受竹子的溫度

  記得第一天老師就說:竹子是有生命的,要常摸摸她,隨口的一句話傳達出對竹子的熱愛與情感,在有限的時間內,老師迅速讓大家理解竹子的種類、工具、工法、限制與應用,每位同學都像兔子般豎起耳朵,就破漏了哪一個重要的步驟,中午前還讓大家製作自己的竹筷及竹碗,每個人都非常認真的完成自己的碗筷,就怕中午沒飯吃。


  



不間斷的累積


  對於黃老師與社區長達十年以上的陪伴相當的敬佩,尤其是晚上到藝術家不舞家的時候,看到不舞的多元的藝術作品及文創商品,很難聯想從921地震到88風災,這一路來艱辛的蛻變歷程,這點點滴滴的累積真的是相當不容易,每一次透過老師的課程,總能體認到對於人、事、物新的感動與看法,再次謝謝黃老師、竹研究會的每一位老師與來吉部落朋友。












參與設計心得-饒瑤



  兩天的來吉部落竹創作讓我受益良多,不僅觸動了自己對竹創作的靈感,更多的是對竹本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以及親身體驗了來吉部落在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與居住環境。我們自己有些想法構思卻沒有技術可以實施,多虧了工藝中心竹工藝研究會的多位老師對我們的慷慨指導和幫助,才能讓我們小組在短短2天不到的時間完成3件完整的竹燈系列作品,這是一開始我所沒有預料到的,也給了自己很大的驚喜與信心,只要肯用心,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也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大家認真地從學劈竹開始,削竹然後到製成竹篾,臨時速學基本竹編,邊製作邊修改發想,無意中需找著竹子的美,也不乏是一種樂趣。在最後作品發表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原本如此單一的竹可以有那麼多可能性,大自然創造了竹子,而我們又可以給竹子賦予新的呈現方式,這個過程十分有趣。





參與設計心得-黃維信



  

工藝、創意、竹藝


  藉由不同年齡層的創意,不同領域的技藝,在兩天一夜的創意中激發出不同的火花,每位老師皆有熟悉的技法,每位同學皆有不同的想法,但如何取的一個平衡點,透過老師的經驗與技術,加上同學的創意與設計。在此次的工作作營三個產品裡分別為日出、雲海、日落。


  

工具介紹


  有別於四處把玩材料的同學,竹研究會的老師們,先依步驟工具,一步步的把所需材料準備好,製作細工之前,必須將竹材一片一片地剖開,分別取出竹片、竹絲、以及竹篾,然後依據所要編織的主題,選擇適當的材料開始編織竹
在老師簡易介紹下,分別介紹青刮刀:弓形鐵器、修篾刀:主要用來修竹篾,比劈篾刀略小、劈篾刀:劈篾刀試劈竹篾所需的主要工具,劈篾刀除了劈竹篾以外,還可用來修薄竹篾、弓型手鋸:竹工所用鋸竹的工具、夾子:筐竹筐時可幫助固定框或夾住編織物、引渡刀:作為引渡作篾的工具,操作方法是先將引 渡刀穿過工作物,然後引 渡竹篾穿壓於其他竹篾間,再拔出引渡刀、剪刀:修剪多餘的篾片、籐皮時較常用、斜口剪:剪去較厚竹篾或竹條時使用、錐子:編製筒體或紮籐皮時用錐子幫助固定引洞、定寬刀:用來整修竹篾的寬度,又稱劍門、定厚刀:用來整修竹篾的厚度。


  

傳統與衝突


  作品雲海那時只是組員無心插柳的提案,但是遇到了阿麥老師,熱心的幫我們把竹子刮青,但是傳統工藝刮青是把利用竹青刮刀把竹青刮除,我們卻要求老師把刮青的竹子不要刮斷,做出雲絮之感覺,在破竹沒破到底,留下了一圈,把竹子展開後,在內層再破一圈,稍後,在老師的幫忙下,把竹圈撐開,再用細竹三角套的編織法把竹圈撐開,三圈的循環下,順利的把雲海長了出來,此外竹子為傳統工藝,鋁門窗為現代材料,把竹片破開後,以正反方是勘進鋁框裡,在放上一層玻璃,便是一種複合式邊桌的概念。





參與設計心得-鍾靜宜



此次兩天一夜來吉部落工作坊,藉由工藝所之竹工藝師的介紹,習得許多竹工藝之知識,包括最一開始的竹子挑選、接著開始頗竹、劈竹、刮竹青、定寬…等,在短短第一天的上午,聽完課程之後,對竹藝之器具使用以及技法有了大躍進!而課程之後簡單的DIY體驗以及用餐過後,便是我們開始分組動手設計以及製作竹器品了。



我分到的這組,經由先前課堂上討論,本團隊決定此次設計用途將以竹製燈具為主,並且融合阿里山之三大印象-「日出、日落、雲海」作為我們的設計發想,進而著手進行阿里山印象之竹燈器製作。而在整個設計與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體認到如何從一根根完整的竹子著手進行處理-最後製成精緻美麗的工藝品,在這看似簡單其實非常繁雜的過程中,將須經過許多道工作手續,而我們也藉由每一道程序的細雕琢磨、感受到工藝特有的細緻與美好。



本團隊在整個竹燈器的製作中,我們很有默契得分工合作進行著,有的人處理竹子、先行前置作業;有的人則努力學習竹編技法、才能將組員處理好支竹子進行後製加工…在不到二十四小時、非常緊湊的時間下,幾乎是除了吃飯睡覺外,幾乎填滿了時間都在進行竹燈之製作,而最後的成果-也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沒錯,就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真的辦到了!只能萬分感謝所有給予熱情指導的竹工藝師,也謝謝黃世輝老師給予大家這次的工作坊參與機會,短短的兩天一夜,卻是滿滿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