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來吉繪馬 心靈之火

撰文:陳鴻毅、陳揚峻       阿里山來吉部落探訪系列報導

依照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週休二日這兩天應該是要在家中睡到自然醒再來享受等了好幾天才降臨的週休黃金假期,但這兩天的週休假期,我們深入了阿里山的來吉部落,以最直接的方式,體驗了部落的日常生活模式,對於在都市生活習慣的我們而言,雖然有點不習慣,但是對做文創設計而言,這些都是必要的過程,透過親身體驗與觀察了解當地的生活型態,從中找尋創作的動機。


一進到來吉部落,發現到了到處都是具有山豬意象的藝術創作,當地居民表示,在過去祖先們在打獵時追趕山豬過程時,不斷的在山林穿梭,突然就發現了這一片世外桃源,於是就定居了下來,這一片世外桃源也就是現今我們所探訪的來吉部落所在地,所以山豬對當地族人而言,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是來吉部落的吉祥物。


雖然目前的整體環境已進步到了高度科技文明的社會,但來吉部落的居民依舊不忘本,還是會持續進行打獵的活動,因為這裡是上天賜給來吉部落的獵場,在剛到來吉部落時,遇見了一群壯丁正在支解著剛獵補回來的山豬,但因畫面過於血腥,所以就不公佈畫面囉。

整體而言,這兩天的行動我們透過了分組的方式來分配家庭,並融入當地家庭,以了解部落日常的生活模式,透過設計服務,提出創作的想法,再將其快速的呈現出來。


透過分組,我們這一組分配到了秀雄大哥的家庭,秀雄大哥姓陳,是當地的木雕師傅,透過精湛的技術再配合他的創作之下,彷彿所有的木雕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力一樣,對秀雄大哥而言,他所認為的藝術創作不能刻意的來表現,所謂的刻意指的就是不需要經過任何的精密計算,完全就是以百分之百的感性思維來進行創作,真的是一個標準藝術家的個性,對我們這兩位工業設計領域出來的人來說,我們的世界觀差太多了,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用「刻意」的手法來做設計,雖然我們的專業領域不同,但這樣的言論也值得我們來做反思,因為長久以來我們的設計都是事先計算好,說到底,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感受不到作品的生命與靈魂,所以相信適度的感性表現,會帶改作品不少的故事意義。


接著秀雄大哥便利用鏈鋸,完全不加思索,一刀接著一刀,不到半個小時,一隻栩栩如生的山豬靈魂,便從一塊冰冷的原木中釋放了出來。


既然是要體驗生活,秀雄大哥也讓我們實際的體驗鏈鋸的操作,機台的操作,雖然有它不可抵擋的魅力性,但操作時還是要注意自身安全,以免發生任何不可預測的危險。


體驗完了之後,隨即談到有關設計服務的內容,秀雄大哥就拿出了一大包尚未加工的木塊,很傷腦筋的表示還不曉得該如何應用這些原料,之所以傷腦筋,是因為原料的珍貴,看似普通的木塊,其實每個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檜木,拿近一聞,濃烈的檜木香氣撲鼻而來,於是就話題就談到了阿里山的林業開發,這些檜木,其實都是日治時期所開採用於山上建設的木料,但因這幾年豪雨土石流的關係,從山上流下形成漂流木,由於木料珍貴,於是就撿回來看要如何使用它。

一顆檜樹的生成需要經過數百年甚至是數千年的歲月,拿在手上的這一小塊檜木,少說也都有數百年的歷史,所以由此可見到檜木的珍貴,也因為原料珍貴,所以秀雄大哥就提出了一些希望在創作上能夠遵守的一些規範,規範如下:

1:檜木取得不易,經濟價值高,所以不希望浪費大多材料,所以盡量必免外觀的切割。
2:希望到來吉部落的遊客,能用這個原料來做木雕創作體驗。
3:遊客的體驗要避免他們去接觸危險機具的使用,因此規劃只提供各號數的砂紙。

從以上三點來看,難度不小,尤其是第二點和第三點,感覺似乎是彼此互相矛盾的。但是即使遇到再大的難題,還是是去面對解決。

彷彿創作已陷入了死胡同,感覺做什麼樣的設計都不對,都會與創作規範產生衝突,所幸當晚和黃老師討論之後,創作出現了一到曙光。

在第二天時我們這一組發生了一些變動,由於我們這一組是分配的秀雄大哥家,然而陳秀雄大哥在當地因為是個木雕師傅,所以工具非常非常的齊全,對我們這一組來說可以說是佔了利多,但是呢在製作過程階段,秀雄大哥不斷的被其他組別召喚去協助,而導致了我們這一組瞬間變成了無主孤兒,要獨立的奮鬥,要工具是吧,只有幾把不利的雕刻刀還有磨刀石,所幸在桌上看到了一台小台的雕模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設備嚴重缺乏之下,絲毫不影響我們的創作動力,靠著毅力,一刀接著一刀將作品給雕了出來。以下為我們的創作介紹:


這是這一次的創作主題,來吉繪馬-心靈之火
主要有五點創作的理念

1:主要創作意向以具有來吉部落象徵意義的山豬進行創意發想。
2:由於昨日的談話有談到阿里山的林業開發與檜木採集與日治時期有著密切的關係,歷史是無法抹滅的,因為這就是一個文明進化的過程,因此在創作上適度的融入日本的文化,經過腦力激盪後,決定以神社的繪馬意相來呈現,之所以選擇繪馬意向,原因在於來吉部落的山豬有著象徵該部落吉祥物的意義,神社的繪馬,具有許願祈福的意義,兩者的關係屬於對等關係,這都是一個心靈寄託的表現方式。
3‧作為繪馬吊式形態時,可懸吊於車內,室內居家等空間,會散發出檜木香,薰陶空間氣氛。
4‧此創作也結合了燭臺的功能,將其平放,成為燭臺,且蠟燭固定於豬嘴中,有著山豬咬著蠟燭的意向,且在蠟燭的高溫燃燒之下,會間接釋放揮發出檜木的精油香,也是屬於心靈寄託的表現方式。
5‧整體造型以塊面呈現,完成初胚雕飾即可,遊客體驗時,可利用砂紙進行研磨,讓遊客有親手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同時在研磨過程也可感受到檜木所帶來的香氣。


心得:
這兩天一夜下來雖然創作不盡理想,但從當地居民的生活態度來看,了解到了他們所希望的是要「創造」一個東西,而非「製造」一個東西,什麼是創造?什麼是製造?這個其實可以留待給讀這一篇文章的讀者來好好想想,自然的創造完全將原住民的原始能力與野性力量給呼喚出來,這完全就是回歸到了人類本能的生活型態,我們都被大都市與科技給寵壞了,其實說到底,人類也是這一個自然界當中其中一種動物,到最後我們依舊是要回歸於大自然了,所以原住民所強調的是「食農校育」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這也想到了前幾天與外界設計師在閒聊過程中提到了:「創意是在自然界原則之下所引發的奇想,而不是背道而馳並且扭曲價值觀的設計」,值得我們這些從事設計產業的設計師好好的反省自己過去到現在的所有創作與設計,是否有違背常理,自己胡亂搞出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