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吉部落 與竹邂逅
作品取"光合作用"為名,設計概念是為竹子在離開土壤之後,看似生命已經結束,但透過創作者的想法與雙手重新賦予其另一種生命樣態繼續延續。作品主要分為兩個部份:燈具與杯具。
組員與分組老師-楊盛輝合照
分組老師-楊盛輝帶著組員挑選適合竹材
老師示範如何處理竹材的步驟與流程:鋸竹、清洗、剖竹、整平、刮青、定位挖洞
學員心得分享
洪琳茹
兩天的工作坊中,第一次使用"竹"作為材料進行分組設計與創作,對於使用不熟悉的材料做發想構思得初始確實讓組員們有點不知從何著點與使力。期間幸得分組老師的指導與提點,從中修正使之得以從圖面的想像化作現實,甚至有作為量產作品開發的可能,這樣的學習與收穫都讓我們對於竹藝這項工藝更加了解,組員們也在心中種下後續繼續發展的各種可能種子。
而看似冰冷的竹材,在與手親密相遇後,所激盪出溫暖的火花。與職人對於工藝的執著與精神,一直讓我深感佩服。這次參與工作坊讓我能有機會接觸到竹藝,從簡單的草圖、實作到成型,處理竹子的技術:洗竹-刮青-劈竹-定寬等,每一樣學習都讓我們更加瞭解到竹的特性與蘊藏的美。
感謝竹藝工藝家-楊盛輝老師與竹研究會相關老師在工作坊期間的指導與協助,讓我與小組夥伴們能順利完成作品,與其他組員間的相互學習與經驗分享,也將成為後續的養分,期待後續能再有機會繼續使用竹作為創作的材料與開發設計出更多的可能性。
黃美嬑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竹子」作為文創商品的設計材料,從沒有任何實作概念去畫設計稿,到最後實際做出成品,在邊做邊改設計圖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也更了解竹子的美與特性,之後竹材也會納為我的創作材料之一。
非常感謝協助過我們的所有老師和同學,我們才能做出與預期成果相差不遠的成品;特別是楊盛輝老師,因為我們不太了解竹子的特性,所以設計出來的東西在製作上遇到很多困難處,但楊老師不但很熱心地幫我們想辦法解決,更求好心切的精益求精,尤其是一體成形的杯墊結合把手的設計概念這項,需要在很薄的狀態下加熱考彎,要小心不能加熱變黑,還一定要一次成功,不然第二次竹子就會裂 (老師說因為加熱過後,竹子就是”死竹”,已經沒有彈性了。) 老師不屈不撓的嘗試了許多次,我還記得成功時,楊老師像小朋友般單純、打從心底開心且得意的笑容。我很喜歡我們這組最後的成果,因為很像一幅很有意境的山水畫,還融合了生態生生不息的概念,不過作品的精緻度還需要再加強!
反覆的實作困難中,我們嘗試多種方法並想出解決辦法 ─ 在失敗中學習,也在學習中成長 。 除了體驗”竹子”這項新的媒材,也體現了工藝家不屈不撓的精神,尤其是在楊老師身上我的感受特別深刻。在充滿竹子的來吉部落,我們用竹材去創作,除了學習這項媒材的運用,也學習到一些原始部落與大自然為伍、愛地球的生活方式。
梁景堯
由於之前有上過竹藝相關課程,對於接觸竹材並不陌生,但和各位老師及部落居民互動後,發現各位工藝家對竹子的處理、調整、態度都有獨到的見解,有很多可以互相討論與學習的地方!
以往上課所使用的竹材都是老師準備好的,那個時候覺得竹子就只是竹子,是工藝表現的一種媒材,當下並沒有深刻的體會與珍惜。但這種想法在這次工作坊後有劇烈的改變,我們從挑選竹子、清洗竹子、刮青、裁切竹子、剖竹子……等等,經過重重的繁複處理,才得到一點能夠使用的竹材,以後不敢再小看這些材料了,讓我們以珍惜的心情來看待這些竹材以及竹工藝品!
在製作杯墊把手的過程要非常溫柔,慢慢把竹子削到足以反摺彎曲的薄度,在以火烤均勻受熱,這個部分是只有老師傅才能達到的境界!我們學設計的人們天馬行空的想出一些想法,常常成為工藝家的新挑戰!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願意挑戰我們製造的難題,互相都有學習到新的事物!
工藝家的概念很有趣!當下我們工作坊的時間真的很短,無法一次就能把設計的想法完全呈現出來,所以產出的作品都有可改良之處。在我們擔心無法完成作品之際老師說:「這次的作品是第一代,之後還可以慢慢改良!作出第二代、第三代!不斷進步,還有機會可以量產成為商品!」
感謝各位老師們的協助,能參加有如此多位指導老師共同設計作業真的很有趣,其中探討到竹節餘材的再生與利用也很有環保概念,期待再次與各位竹工藝老師們有更深刻的交流。
劉毅祥
這次很開心有機會跟著老師以及同學們去參加這麼有內容的工作坊,竹藝一直是我很想接觸的一項工藝,看似廉價且隨處可見的竹子,卻是一項屬於中國獨有的一項頂級工藝技術。從處理剖下來的竹子到精雕細刻,每一項過程都非常艱辛,沒有半年一年累積的經驗,根本無法透徹。在這次工作坊理有幸與許多來自工藝所的大師們一起製作作品,在很短的時間內產出創意,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難忘的經驗,非常感謝世輝老師幫我們安排這次的活動,也很感謝這次的組員們,大家都辛苦了。
作品完成圖
光合作用
杯墊 鳥形攪拌棒 光合杯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